官網:
http://inkheart.pixnet.net/blog
文字擁有力量。是本部電影不斷強調的主題。
年初一看的電影。
裡面除了有許多奇幻、動畫讓人頭昏之外,
我覺得這部小說背後一定有一個架構,
那就是:作家-作品-讀者 的三角關係。
當讀者閱讀作品的時候,具有招喚作品的作用,仿若參與作品的創作,
就像是裡面的布蘭登有「魔法舌頭」可以把作品中的角色「念」到現實生活中,
那些被「念」出來的角色脫脫離書本中的情節故事,到現在的社會裡生活。
他們可以擁有自由意志,不再受到作家的操控,打亂原本被安排好的秩序,
依照自己想過的日子來生活,就像自行創造了一個新劇本,
那就是電影中「山羊」所建造自己的城堡,有許多手下可供差遣,
不再像小說裡描述的懦弱膽小。
然而作家寫出一本作品就像生產一樣,
電影裡的作家才覺得這奇幻世界裡的一景一物都是自己的小孩,而不感到害怕與恐慌。
反而不斷嚷嚷得到許多新的靈感。
劇情主線裡的山羊,
自私的想要小女孩念出故事裡的「影子」來統治世界毀滅大家達成復仇的願望,
可是最後拯救大家性命居然不是作家親筆改寫故事,而是和父親(布蘭登飾演)
有一樣能力的小女孩,在最後關頭用筆自行寫下了故事的新結局。
於是很明顯的發現,作家創造了故事,但故事卻在閱讀中不斷被破壞與創新,
結局最終完全被改寫成一個「新的」故事,那是不是代表作家已死?
即寫完作品就代表一種「完成」與「結束」,
因為他無法掌控離開文本後被讀者重新詮釋的新的世界,
這是一個很弔詭的問題。
電影中的作者最後求魔法舌頭把自己念回到<<墨水心>>裡,
那被念出的阿里巴巴卻選擇不回到沙漠的荒野當強盜,繼續活在現在的生活裡頭,
髒手指則勇於對抗作家創造的宿命論,他厭惡結局的死亡,
決定要回到故事中去改寫命運。
因此,這部電影裡角色的錯置與時空的混亂打破了作家-作品-讀者壁壘分明的關係,
相反的,彼此相互滲透性逐漸增強,反應成為電影裡創造出的層層奇幻,
就可以說是閱讀過程中三者心靈交流抽象具體化的表徵。
わだしわももかです。
我只是想要學會書寫,一個新的開始。
- Jan 31 Sat 2009 14:47
墨水心(影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