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當代藝術的人生困境:我看「視覺突擊‧動漫特攻」展覽〉

1/28/2010

 

期在臺北當代藝術館所舉辦的「動漫美學雙年展」,展期從2009125日到2010131日,吸引不少人潮。仔細觀察,參觀的人潮大多屬於青少年階層,或是學有設計相關科系的學校參觀。此次雙年展的學術主持人張蓉之對於「動漫」一詞有新的解釋,她取英文的“animation”和”comics”結合成為”animamix”(動漫美學)表述這股影響當今二十一世紀的美學思維。

 

「動漫美學」打破了長期以來古典美學的菁英文化與精緻藝術,其中所涉獵的素材廣泛,結合當代電子科技,以聲光影像的方式不斷刺激著觀賞者的眼目。「動漫美學的藝術」更是代表了現今的美學潮流,凡是帶有動畫、漫畫審美情趣的動畫、雕刻、攝影、裝置、影片、多媒體都可以被包羅到這股新潮流中。其創作的內涵,不外乎日常生活的庶民生活,食衣住行,描寫小人物的生活點滴,或是反映出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的掙扎與生活困境。

 

回溯西洋藝術從1960年代安迪.沃荷(Andy Warhol)開啟了普普(pop)藝術的先鋒,其創作的《200個湯寶濃湯罐》以一種重複拼貼且大量複製的方式,呈現出日常生活所見所及的罐頭物品;另一件知名的作品《瑪麗蓮夢露》,畫中充滿著重複著知名女星的肖像,其中隨意的調配顏色,使得瑪麗蓮夢露呈現出不同的風情和嬌媚。安迪.沃荷的創作象徵著工業社會所帶來的「大量複製」的概念,可見畫家所關懷的主題逐漸從皇宮貴族的生活轉變到了普羅大眾的生活點滴,間接引發了當代藝術的產生。此次展覽的作品米勒杜斯.美尼塔斯(Miltos Manetas)的〈感謝你.安迪沃荷〉用動畫的方式,藉由兩條狗不斷的重複說「謝謝、謝謝(thank you)」,來凸顯安迪對當代藝術的啟發。此次動漫展邀請了來自三十個國家,一百五十位藝術家熱情展出他們的作品。筆者觀察到這些作品無非是藝術家想要呈現出當代二十一世紀中新興都市空間下,人類所產生的消費文化問題、女性主義議題、與全球化下強勢文化入侵等現象反映。

 

藝術反映人生,無非是要在人生的困境上尋求解答,此次參展作品皆赤裸裸的表達出人在當今都市文化下人心所遇見的難題。日本畫家原高史(Tokafumi Hara)的作品〈你所擁有的〉,以一個女孩在冰天雪地裡以手撫摸著蠟燭,希望得到溫暖的渴望,在畫布上以多格漫畫的形式,表達每個人心深處不被滿足的慾望與溫暖的缺乏,言都市叢林下人心的孤寂與疏離感。漢恩.胡格布里居(Han Hoogerbrugge)運用當代電子觸碰式螢幕的互動方式,作品以〈釘子〉為主題,揭露一個上班族在職場上的偽善面貌。作品以戲謔的方式,讓觀賞者可以藉由手指去觸碰螢幕,親自揭露衣冠筆挺下的邪惡面貌,既反映現實的無奈,又看到逢場作戲的一面。自我心靈的壓抑就像被關在投影在牆上的牢籠裡面,永遠不得掙脫。藝術家陳建偉則用「半獸人」為雕塑主題,傳達人類在文明底下所擁有原始野獸慾望的表現。另一種則是呈現出都市生活底下的桃花源境界,畫作轉以充滿浪漫情懷的色調,彷彿脫離現世一般,飄盪在城市氛圍的空氣中,作品有吳定隆的〈每一天〉、〈在一起〉、〈我要去遠方〉,以粉紅色色調和簡單的幾何圖形,畫出一個夢幻女子穿梭、躺臥在自我編織的綺麗想像裡頭;姜錫鉉則是用一個布織的可愛小熊娃娃,黏貼在充滿黑色管線的背景裡,那隻小熊象徵擁擠世界中的自我,想要跳脫社會秩序的心願。都市生活伴隨著權利的爭奪與消費慾望,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犧牲了生活的品質,就像高笑午作品〈都睡了〉,以巨大的人偶為主,用趴睡的姿勢,讓人偶沉浸在口中流出一攤的口水中。畫家娓娓道出人在追求財富、金錢、名利的同時,對於其他生活的麻木不仁,像是渾渾噩噩的在睡夢中永遠不醒般,甚至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都市生活改變了人的審美觀念,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女性身體的討論,像是一種反動與對抗,想要衝破父權體制的權威。因為消費文化的興起,女體成為一種商業產品,被人「物化」與任意的展覽、觀看,於是出現了一套固定的審美標準與模式,這套標準又與當今日本的電玩發展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女性外形被塑造成擁有大眼、瘦腰、翹臀的模樣,那雙空洞洞的大眼,已經泯滅了所有美的差異而趨於「同」。藝術家李惠林用3D的素材,虛擬一位名為TOKI的美女,將她的身體分割,分別裝在閃耀璀璨的香水瓶中,以搖曳的姿態在香水瓶內展示,象徵男性物化女性與偷窺女體的渴望。3D建構出的「標準」女體,有著黃金比例與完美的肌膚,完全符合當代對於「美」的要求。安吉羅.沃爾培(Angelo Volpe)用油畫勾勒出一幅幅的青春女體,所展出的「她」,多是擁有一雙大眼,表情空洞、呆板化的女孩,穿著裸露的衣裳,有如塑膠玩偶般沒有情感,擺出各種姿勢,毫不避諱的裸露身體。最具有侵略性的則是吉爾.葉夫曼(Gll Yefman)用毛線織出一個雌雄同體的玩偶,玩偶身上同時具有男性的陽具與女性的特徵,流出的白色液體垂掛在性器官上,有著濃厚的性暗示。另一幅〈渴望〉,是在管線中噴出大量骯髒不堪的器官,讓人覺得噁心與恐懼。「娃娃」原本是童年記憶的美好符號,然而到了都市社會中,「娃娃」搖身一變成了成人世界裡慾望發洩的出口,成為一種私密、心底難以啟齒的話語。

 

全球化視野下都市生活的流動,造成「文化衝擊」隨處可見。美國強勢文化伴隨著強大的國力與消費文化的入侵,也成為當代藝術的題材,引發許多藝術家對自身傳統文化的反思。在阿尼邦.米特拉的畫作〈昆蟲殺手〉可以看見畫面中充斥著大量的殺蟲劑與美國卡通人物,像是超人、小美人魚,和傳統印度文化的釋迦牟尼佛、神明信仰拼在一起,呈現出不和諧的視覺感受,如同傳統文化在面對強勢的外來文化時所出現的混亂感,試圖抗拒全球化的潮流。張奇開則是將中國傳統國寶「熊貓」與西方商品「足球」並列,呈現出熊貓的渺小,無理抵抗西方文化的壓制感受;傅開來用貓熊穿著芭蕾舞服為主角,跳著鋼管舞的怪誕模樣,表達出中國面對西方文化時的不適應,與逐漸傾向消費社會的轉變過程。全球化下造成的英雄人物是這代人共同的記憶,像是超人、蜘蛛人、綠巨人浩克、貓女、希特勒都被藝術家亞烈山德.尼古拉斯(Alexandre Nicolas)個別放置在現代「人工玻璃」的立方磚裡,代表這些英雄主義已經經由美國電影放送到世界各個角落,滲透到全世界的記憶裡。

 

當代藝術結合著高科技,製造出不同於以往的視覺感受,這些高科技的素材都成為藝術家創作的材料,又藉著影像放送到全世界。其所要傳達的不只是讓人目眩的「聲光效果」而已,更多的是在這些不同媒材背後,屢屢反映出人類在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人生的焦慮與徬徨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逐年增加。這些來自三十個國家的藝術創作者,各自擁有不同的成長經驗與文化背景,然而作品皆都直指著當代人面對都市文明的壓力,人心的幽暗面與偽善被放大,使得人找不到壓力宣洩的窗口;全球化潮流的衝擊下,使得傳統文化面臨挑戰,走向瀕臨瓦解的邊緣,更剝奪了文化差異之美,反而促使了文化霸權的產生。讓人憂心的是,當全球的審美觀趨於一致時,大家追求著青春不老的集體記憶、美女商標、崇尚消費主義,卻逐漸忘卻尊重當代多元文化的發展與珍惜自身文化的特異性。當代藝術動漫展,表面上雖然有著五花八門、奪人眼目的作品展出,然而在這些華麗展覽的背後,所暗藏的卻是人生找不著出口的困境與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所呈現出的集體壓力,和更想要衝破現狀藩籬的無力感受。

 

 

 

關於本展資訊可參考此網頁: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index.asp?ID=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oka0506 的頭像
    momoka0506

    Momoka

    momoka0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